∣ 理念 / 復育展現生機 ∣ 友善施工 / 安全防災 生態自然 ∣願景 / 山水自在 ∣
∣ 螢火蟲季 / 大小朋友賞螢趣 ∣交通方式∣
虎山溪步道 城市生態微旅行
虎山溪位於都市邊緣,鄰近臺北101、四獸山、拇指山,這裡過去曾是產礦區域,大量的礦渣堆積於山溝谷口,堵塞了溪水流動。登山客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路徑,只要面臨大雨造訪,頓時溫柔盡失,成了可怕的洪水猛獸。
早年北市府產業發展局結合安全、環境、景觀進行整治工程,結合當地住戶自主美化、維護環境,清澈溪水找回了螢火蟲與水中生物,富有歷史感的人文氣息,加上便利的登山步道路網,吸引許多遊客持續造訪。
早年北市府產業發展局結合安全、環境、景觀進行整治工程,結合當地住戶自主美化、維護環境,清澈溪水找回了螢火蟲與水中生物,富有歷史感的人文氣息,加上便利的登山步道路網,吸引許多遊客持續造訪。
虎山溪溪溝治理穩定周遭廢礦渣堆,減少土石淤積,考量環境景觀採用自然材質的塊石,石縫回填種植當地的原生植物,植生也利用原有環境土壤中的植物種子,加強綠化及加速環境復育。
溪床設置了防洪所需的橫向構造物,抑止土石流失與侵蝕,並以天然石材襯砌,必要處設置護岸,以確保安全排洪功能。
沿溪設置了圓拱橋、親水平台、水潭、小水道、木長廊、砌石護岸、汲水泵及步道階梯等親水設施,提供市民多樣化的自然休憩空間。
治山防洪工程,首重區域排水安全,兼顧環境景觀,維護當地自然生態及民眾親水需求,配合自然環境及下游社區規劃步道系統,將日常生活動線引入溪溝環境,提供市民走進大自然的多樣選擇。
現在的虎山溪坡面林木樹冠密集,競相向上爭取陽光,加上天然水源豐沛,林間適應低光照和高濕度的蕨類、苔蘚植物欣欣向榮,為虎山溪覆滿天然綠意。走入清涼的林蔭,蟲鳴鳥叫應和徐徐風聲,沿途潺潺溪水波光流轉,古色古香的砌石圓拱橋、青苔爬滿砌石溪岸,不經意間還能瞥見水鳥振翅飛過,走一圈就能飽覽大自然的歲月靜好,紀錄春天生機勃勃的足跡。
綠意盎然的虎山溪,攝於111年3月
建議賞螢時間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。

螢火蟲種類:黑翅螢,為台灣特有種螢火蟲,可以區分為卵、幼蟲、蛹及成蟲四個階段。幼蟲陸生,以蝸牛、蚯蚓及節肢動物屍體為食。雌蟲體型較大,體長約10~11公釐(mm),雄蟲體長約7~9公釐(mm),雌雄外觀相似,頭、觸角及翅鞘黑色,前胸背板橙黃色,雄蟲複眼較發達,腹部第5、6節有2枚發光器,雌蟲僅第5節有1枚發光器。

賞螢建議路線地圖

賞螢建議路線地圖(衛星)
1.捷運後山埤站,循中坡南路往福德街方向步行,可達福德街251巷慈惠堂登山口(約20分鐘)。
2.公車福德國小站,沿福德街251巷可達慈惠堂登山口(約10分鐘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