∣ 理念/安全防災、節能減碳、生態保育、環境加值∣ 友善施工/生態調查、保護珍貴樹種∣
∣ 友善環境/節能減碳、生態廊道、增加藍帶與綠帶面積 ∣ 林間小徑/悠遊林間、溪畔、森呼吸∣ 陽明溪自然生態教室/生態行動解說QR-CODE系統∣
∣ 螢火蟲季 / 大小朋友賞螢趣 ∣ 交通/竹子湖頂湖地區陽明溪支流∣
竹子湖陽明溪支流-陽明溪自然生態教室
理念/安全防災、節能減碳、生態保育、環境加值
陽明溪支流整治融入安全防災、節能減碳、生態保育、環境加值等四個面相核心價值。採用近自然工法運用現地石塊,以「亂」砌石工法,配合既有溪溝地形設計寬淺化、不對稱斷面,於防洪安全前提下營造自然野溪樣貌及線型,並導入自然複層植生概念,種植數十種當地原生喬木、灌木及草花,恢復自然林相環境。
以陽明溪生態步道融入當地民眾栽種之櫻花林,步道路線不限於溪畔,時而親水,時而穿梭林間,串聯起竹子湖頂湖環狀步道及陽明山國家公園環七星山人車分道。
友善施工/生態調查、保護珍貴樹種
本案位處陽明山國家公園境內,陽明溪前於103年度辦理溪溝生態調查,施工前邀集陽管處辦理樹種調查,溪溝整治範圍內有台灣島槐(農委會列為瀕臨絕滅,台灣特有的孑遺種)、百年櫻花、樹圍超過200cm之楓香、柳杉等珍貴樹木。施工期間為不傷及珍貴樹木,協調土地所有權人取得同意施作,順應地形微調溪溝線型,保留了既有珍貴樹木,友善施工與生態保育間達成一個平衡。
友善環境/節能減碳、生態廊道、增加藍帶與綠帶面積
本案溪溝整治採用砌石護岸,於安全無虞下採用最少量混凝土,相較於一般混凝土護岸工程,減用混凝土用量約245M3,減少36.49ton排放量。大規模種植數十種當地原生喬木、灌木及草花,恢復自然林相環境,總減碳量為241.86ton。
陽明溪規劃設計係順應原有溪河之蜿蜒風貌,採寬淺化多孔隙砌石護岸,且溪床不封底拋石,提高溪流透水性,並於兩岸大規模複層植生,提供生物友善棲息空間。溪溝藍帶切割了兩岸動植物棲地,停止基因流動,透過生態廊道綠帶設置,串聯了兩岸棲地生態系統。
林間小徑/悠遊林間、溪畔、森呼吸
以陽明溪生態步道融入當地民眾栽種之櫻花林,步道路線不限於溪畔,時而親水,時而穿梭林間,串聯起竹子湖頂湖環狀步道及陽明山國家公園環七星山人車分道,加值竹子湖頂湖地區產業。
陽明溪自然生態教室/生態行動解說QR-CODE系統
本案位處於陽明山國家公園,自然資源豐富,針對本工程及珍貴樹種等,建構行動解說QRcode 系統,透過掃描一草一花一樹QRcode,增加學習樂趣,引人與自然環境有豐富而活絡的感知交流。後續與NGO組織合作辦理社區資源普查、生物多樣性棲地營造及蓪草復育等活動,及與生態小學湖田國小合作,一同打造陽明溪自然生態教室。
螢火蟲 / 大小朋友賞螢趣
建議賞螢時間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。
螢火蟲種類:黃緣螢,為臺灣三種水生螢火蟲中最常見的品種,可以區分為卵、幼蟲、蛹及成蟲四個階段。幼蟲水生,以螺貝類為食。雌蟲體型較大,體長約9公釐(mm),雄蟲體長約7~9公釐(mm),雌雄外觀相似,頭、觸角及翅鞘黑色,前胸背板及翅鞘邊緣橙黃色,雄蟲腹部有2枚發光器,雌蟲僅有1枚發光器。
賞螢建議路線地圖
賞螢建議路線地圖(衛星)
交通/竹子湖頂湖地區陽明溪支流
搭乘108、109、110、230、260、紅5公車至陽明山,轉搭小9公車、淡水線北投捷運站轉搭小9公車、石牌捷運站轉搭小8公車至竹子湖或皇家客運(臺北-金山線)至竹子湖派出所下車。